close

 

 

 


囧男孩是部深刻有內涵的喜劇片。

 

騙子一、二號的童言童語、
與大人們交流互動時的嘻笑怒罵,
使得戲院裡的笑聲此起彼落。

新手演員自然質樸的演技,
加上題材跟人物角色如此貼近生活,
無疑再度令人感受到國片引起情感共鳴的魅力。

故事雖然帶出了
生離死別、道德批判、弱勢族群、隔代教養等等沉重的話題,
甚至主人翁都有著這些"傷痛"的背景,
導演卻選擇以自然的筆觸,配合小孩奇異的視角來陳述,
取代了擺明要賺人熱淚的刻意規劃,
所以,看到感性的片段時只會讓妳覺得是劇情的順勢而為。

看似悲傷無奈的結局,
楊雅喆導演卻在最後一幕賦予了希望的轉折,
也讓這部片能夠重回它光明正向的基調。

 

非常慶幸觀影前拒絕先接觸預告跟評論,
一張白紙狀態上戲院的人必定會感受到不少驚喜。
(奇妙的客串演員也算吧?!)

當天晚上看完後,睡覺前電影自動在腦海裡重播畫面,
第二天興奮地跟同事推薦時,
忍不住把它歸為2008年自定義的最佳影片 ^_^

 


特地挑絕色影城有映後座談的場次,
編劇李烈、導演楊雅喆以及騙子一號李冠毅相偕出席。

我提了個自己很感興趣的問題:
"劇中趣味橫生的對話是事先擬好亦或是演員即興發揮?"
導演回答說都是有腳本的,
而且阿嬤的台詞寫來一點都不費勁,
因為只要讓他媽上身就好了!(笑)

李烈跟楊雅喆走訪17所台北小學,
面試了3000多名小學生後挑選出12個小演員,
之後再跟他們做演技的互動練習,如此就先耗掉了半年多;
電影題材的來源,
跟導演以前曾擔任課輔以及八仙樂園打工族的經驗息息相關。
(這些都是影片介紹時早就有答案的問題,
 看來很多人選擇跟我一樣"白紙"狀態入場。)

騙子二號潘親御還在讀五年級,
為了第二天要上課沒有出席;
而一號再度讓我認識到"小朋友都像聖伯納"的現象,
都已經快比導演高了 囧

 


問答贈品是兩款卡達天王的胸章,
我是比較強的哥哥,廖廖則是二號的紅色版。

           

 


報章雜誌或網路上不乏優秀的評論:
http://www.wretch.cc/blog/orzboyz→官網就有收錄一些評論跟感想。
http://4bluestones.biz/mtblog/cat-9/→分析囧男孩的四篇小文章。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obowei 的頭像
bobowei

C'est Babette

bobow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