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px_fyen5106422406.jpg  

 

 

搖滾吧爺奶/Young@Heart

台灣官網:http://cimage.pixnet.net/blog

 

 

2008金馬影展一票難求的熱血紀錄片,
2009年3月20日台灣終於上映啦!


 

 

電影故事背景

 

Young @ Heart 成立於1982年,
是個由70歲以上年長者組成的合唱團。

 

英國導演Stephen Walker
看到Young @ Heart 樂團在歐洲巡迴的表演後,驚為天人,
於是決定在美國一場售票演出前的7個星期內,
跟拍這群與眾不同的grand parents。

 


 

 

 

感想

 

嚴格來說,這只能算是部中規中矩的紀錄片
雖然中間幾段音樂錄影帶相當有趣,
從劇情中插入跟帶出的時機卻稍嫌突兀。

 

話雖如此,"搖滾吧爺奶"還是部值得一看的好片,
因為電影所要講述的故事本身就足夠精采。

 

 

 

------------------------以下涉及劇透------------------------

 

 


電影裡Young @ Heart 練唱的歌都是「經典」之作,
使得觀眾在熟悉的旋律裡更能細緻地感受到「演唱者」的魅力。


93歲的Eileen Hall老奶奶,
站在麥克風前念著龐克始祖The Clash的
"Should I Stay Or Should I Go?"歌詞,
讓演唱會現場的觀眾忍不住拍手大喊聲援;

 

Stan Goldman跟Dora B. Morrow合唱
James Brown的"I Feel Good"時,
高齡83歲的曾曾祖母Dora是老是唱錯拍子,
75歲,患有脊椎狹窄症的Stan,
則一直到表演前都還是卡在其中兩句歌詞,
讓人看了既擔心又好笑;

 

Allen Toussaint的"Yes We Can Can"裡出現71次的can,
不僅把團員們搞瘋,
指揮兼音樂總監的Bob Cilman也一度要放棄。
但是最後大家異口同聲地表示
要保留這首十分有Young @ Heart 精神的歌,
最後也在舞台上成功地詮釋了這首歌的內在活力。

 

 

 

 

 

 

中間插入的MV很讚。

 

不管是安養院裡坐著輪椅吊著點滴大唱
The Ramones的"I Wanna Be Sedated"、
(http://www.youtube.com/watch?v=de2vnEkFZM8)

 

保齡球館裡Fred Knittle身著白西裝金項鍊
跟年輕妹妹合唱"Staying Aliv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mJM5cCWZLb0)

 

大夥兒在遊樂園玩樂時,齊唱David Bowie的"Golden Years"、
(http://www.youtube.com/watch?v=55g_Wqki42g&feature=related)

 

或是鄉村公路邊所有團員參與演出
Talking Heads的"Road To Nowher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wgrM-R6yfY)

 

可愛到爆!!!

 

 

 

 

 


 

 

這群站在死亡議題第一線的爺奶們從不諱言自己的身後事,
而在影片拍攝期間,
當有人真正面臨死亡,或是其他成員得知2名成員相繼離世時,
掙扎、坦然、難過、平靜......
各種情緒反應都直接透過螢幕傳達到觀眾眼前,
沉澱出一種複雜的滋味,值得一再反思回味。

 

 

天性幽默有趣,
因為患有充血性心臟衰竭而氧氣筒不離身的Fred Knittle,
原本要跟一度在死神門前徘徊的Bob Salvini一起復出,
在這次表演中合唱Coldplay的"Fix You",
最後卻因為Bob在演出前辭世而獨挑大樑。

 

當最後聽到他略為低沉地唱著:
"When you try your best but you don't succeed,
When you get what you want but not what you need...
When you lose something you can't replace,
When you love someone but it goes to waste,
Could it be worse?..."
歌詞跟故事就有了完美的結合......。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obowei 的頭像
bobowei

C'est Babette

bobow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